<button id="nxvkr"><object id="nxvkr"></object></button><li id="nxvkr"><tr id="nxvkr"></tr></li><button id="nxvkr"><acronym id="nxvkr"></acronym></button>
  • <button id="nxvkr"><object id="nxvkr"></object></button>

    湖泊科技創新與科普“兩翼齊飛”

    2022-12-28 17:06:59

    薛濱 

    ■李夢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薛濱,就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幸福生活“水動脈”的守護者。


    (資料圖片)

    他長期聚焦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湖泊,以所學所長應危機、建臺站、提建議。作為科學普及帶頭人,他更是多年如一日堅持育隊伍、創作品、辦活動,讓湖泊之美、科技之奇、科學之趣走進千家萬戶,為我國湖泊科學傳播事業作出創新貢獻。

    守護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我國幅員遼闊,但約有一半國土面積處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電視劇《山海情》中“一口水窖換一個人”反映出水資源在這片區域的珍貴性。

    本世紀初的一次湖泊生態危機調研讓薛濱與呼倫湖結緣,從此踏上了守護干旱半干旱地區湖泊的奮斗之路。

    呼倫湖作為我國北方第一大湖,不僅是人畜飲用水和工農業用水的主要來源,更是維系北方脆弱生態系統的重要安全屏障。

    2010年前后,呼倫湖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水位下降達5米,蓄水量減少近100億立方米,湖泊濕地大幅萎縮,魚類資源接近枯竭。

    面對嚴峻的生態危機,薛濱積極加入中科院緊急組織的研究小組,迅速前往呼倫湖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發現湖泊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氣候暖干化導致的入湖水量減少疊加人為水系破壞行為,并進一步明晰了湖泊水情變化與氣候、降水以及人類活動的聯系,為有效應對呼倫湖的生態危機提供了科學依據。

    經此一役,薛濱體會到當地政府和老百姓對湖泊這“一盆清水”的熱愛,也深刻認識到干旱半干旱地區的湖泊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但擺在面前的任務十分艱巨。當時科技部和中科院在北方鮮有大型湖泊觀測站,沒有長期實地觀測數據的研究只能是淺嘗輒止。建站刻不容緩。

    2014年,薛濱抓住中科院與內蒙古自治區進行會晤的機會,推動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和呼倫湖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共建呼倫湖濕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該站于2015年獲批建設,并加入國家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網。

    讓科學研究轉化為現實成果

    以站為基,引賢聚能,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投入到以呼倫湖為代表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湖泊研究工作中。

    為了打通研究轉化的道路,讓研究成果真正落地、造福百姓,薛濱潛心致研、筆耕不輟,對標推動綠色發展的目標要求,聚焦呼倫湖、烏梁素海等湖泊的生態環境分析及治理建議,近10份咨詢報告應運而生,并得到中央和地方領導的重要批示。

    薛濱積極參與呼倫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撰寫的實地核查調研報告成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呼倫湖綜合治理項目的重要參考,同時推動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北方湖泊項目啟動實施。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綜合治理項目的穩步實施,近10年來呼倫湖水域面積基本維持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水質各項指標日趨向好,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湖泊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薛濱的工作實質性地推動了我國重要湖泊和黃河流域濕地的保護修復,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投身湖泊科普事業

    除了搞科研外,投身湖泊科普,并非薛濱有意為之,而是偶然。

    有學生在網絡上發表的關于死海的科普小短文意外引起廣泛傳播,評論區滿是“死海原來不是海是湖泊”的留言。這讓薛濱意識到,科研人員眼中習以為常的認知,公眾可能并不了解。常規概念已是如此,遑論更深層次的科學研究。

    如何讓湖泊科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走進大眾?薛濱團隊開始了摸著石頭過河的科普探索之路。

    薛濱編制了科普圖書。他帶領團隊連續6年出版《中國湖泊趣談》《中國湖泊掠影》《詩話湖泊》《詩韻湖泊》《湖泊的故事》《奇妙的湖泊(手繪)》等科普讀物,用精美的圖像、優雅的詩句吸引讀者探索湖泊的奧秘。

    他們寫科普短文。短小精悍的篇幅更適合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規律。薛濱團隊在學習強國、科學大院、掌上星球等公眾號上連續刊載文章30余篇,累計閱讀量達數十萬人次,還在《科普時報》《地球》等報刊上刊載文章50余篇,進一步擴大湖泊科學普及影響力。

    團隊甚至跨界當起導演,拍攝科普紀錄片《地理·中國的湖泊》。該片會集多位中科院院士和地學名家,權威解讀我國湖泊現狀,引發大眾對湖泊熱點問題的關注。

    薛濱坦言:“我們是幸運的,每次嘗試總能有一些小驚喜。”

    頻頻獲得肯定的同時,薛濱也欣喜地見證了湖泊科普團隊的成長,從最初的一兩人發展到20余人。在多年科普創作和科學傳播的浸潤下,團隊積累了扎實的科普產品組織創作經驗,建立了聯系廣泛的科普工作網絡,必將在未來發揮更大作用。

    面向我國北方湖泊生態保護的現實需求,貼近湖泊科學傳播的時代脈搏,薛濱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創新突破,讓萬頃碧波潤民心促發展,讓科學種子駐心田化行動??茖W明理,科普明智,薛濱將繼續根植湖泊,守正創新,勇做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的排頭兵。

    (作者單位: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報》 (2022-12-28 第4版 綜合)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
    色妹子

    <button id="nxvkr"><object id="nxvkr"></object></button><li id="nxvkr"><tr id="nxvkr"></tr></li><button id="nxvkr"><acronym id="nxvkr"></acronym></button>
  • <button id="nxvkr"><object id="nxvkr"></object></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