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以國際上最先進的機械掘進懸吊拼裝豎井技術,建造了直徑為12米、深度為68米的超深豎井,同時還自主研發了全球首套超深垂直升降系統,側向搬運智能停車,實現了在300平方米的空間內停200輛車的目標,整個存取車時間不超過90秒?!?/p>
在近日舉行的“2023交通基礎設施工業化裝配化技術大會暨裝配式智慧停車系統論壇”上,上海公路橋梁(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雋介紹了全球首座深井式地下高密度立體智能停車庫,為緩解城市停車難提供了一個新選擇。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章登精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建筑業也在發生深刻的轉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正向工業化、裝配化、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工業化裝配化技術和理念從最初的房屋建筑、城市高架開始應用,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在公路及市政橋梁、軌道交通、地下空間等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地上平平無奇,地下大有乾坤。記者跟隨專家來到南京兒童醫院河西院區附近的一座沉井停車場,只見停車場地上建筑只有3層,地下卻有25層,擁有2個深達68米的停車井,每層可停4輛車。機械升降平臺可360度旋轉停在任意層,汽車像坐電梯一樣自動停在指定位置。沉井停車場自2022年投入使用后,有效緩解了南京兒童醫院周邊的停車難問題。據悉,第二代停車系統的全尺寸試驗模型目前正在驗證中,單車存取時間可壓縮到60秒以內。周雋表示:“這個車庫造下來目前每個車位建設成本在30萬元左右,未來還有下降空間?!?/p>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杜修力介紹,無論是俄羅斯、日本還是美國,裝配式地下建筑已經有不少應用案例?!肮I化建造技術以預制件在工廠里進行施工,然后轉運到現場進行安裝。最重要的第一步是保證工廠預制件施工的精度,第二步要保證現場施工的安裝??偟膩碚f,這是國家建設的一個發展方向?!?/p>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專業總工周良表示,未來城市的發展不會再有大規模的拆建,城市更新或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其中停車問題可能是一大難題。
為解決停車難題,2022年1月,江蘇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省城市機動車停車泊位與機動車擁有量之比達到1.2∶1以上。與會專家表示,城市核心區停車問題突出,但內部挖潛空間有限,見縫插針靈活利用城市邊角地建設沉井停車場,是集約化用地緩解停車難的好辦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