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由南方都市報社主辦的“2022南都金融高峰論壇”通過線上形式在廣州舉行。
在主題為“金融資本如何高效精準支持實體經濟”的圓桌論壇上,泛華金融服務集團副總裁錢軍、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樂、廣發證券投行委副主任委員蔡鐵征、越秀產業基金母基金投資部執行總經理何金星、導遠電子資金總監魏淑娟等五位嘉賓,共同圍繞宏觀經濟環境下的挑戰與機遇、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路徑以及如何助力科創企業發展等議題展開了精彩討論。
呼喚共促高質量發展的更大合力
【資料圖】
回顧2022這一年,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但經濟恢復基礎仍不夠牢固,經濟發展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廣發證券投行委副主任委員蔡鐵征在圓桌論壇上表示,當前宏觀經濟環境面臨著歷史性的重大挑戰,一方面是我國仍處在后疫情的特殊階段,另一方面則是要在相當復雜的國際環境當中增強國際競爭力?!耙驗檫@個原因,所以要呼喚共促高質量發展的更大合力,而這些合力也正在形成?!辈惕F征說。
形成這一合力,離不開金融業的深度參與。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樂表示,對于銀行機構來說,當前普惠金融對行業服務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業務發展處于重要機遇期。廣東中行也在不斷擴大普惠金融的服務半徑,加大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在張樂看來,隨著國家政策重心持續向穩增長傾斜,再次強調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資本市場重要性隨之提升,中小微企業主體也有望得到更多制度保障以及金融支持。
越秀產業基金母基金投資部執行總經理何金星則認為,制造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同樣重要。他表示,中國作為制造業中心之一,全產業鏈特征與強供給能力十分顯著,這不僅是我國年內避開本輪全球高通脹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經濟復蘇的重要驅動力。
“如果接下來要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層面,尤其是在出口、投資層面有進一步地作為,就需要制造業在工藝和技術迭代上做進一步轉化?!焙谓鹦潜硎?。
金融資本積極服務實體經濟
談及服務實體經濟,泛華金融服務集團副總裁錢軍認為,千方百計地維持小微企業的活力是重中之重。
“小微企業發展首先要解決源頭活水的融資問題,但這又存在一個融資難融資貴的全球普遍性問題。出于風險的考慮,傳統的金融機構在信貸方面通常設置了較為嚴格的資質門檻要求,且整個審批流程耗時相對較長,很難滿足小微企業對資金流動性的這種時效要求?!卞X軍說。
在錢軍看來,要解決這一難題,金融科技是關鍵。作為貸款服務提供商,泛華金融借助數字化手段,提高推薦貸款服務,同時建立起了平臺運營模式,建立統一的風控標準和機制,從而能夠聯合各方面的資源,形成優勢疊加與互補。
何金星則從產業投資方面表達了其對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兩點看法,“第一,不追求單個項目的回報做投資,而是要集中兵力圍繞賽道,增加對產業鏈或目標領域的研究,圍繞企業的核心優勢打通上下游產業資源,真正賦能企業;第二,希望能聯合更多金融機構,逐步構建”金融+服務“生態圈,切實做好科技、產業、金融三者良性循環?!?/p>
作為企業代表,導遠電子資金總監魏淑娟對于金融資本助力實體企業成長有著深刻感受。她表示,從2017年完成近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以來,公司陸續完成A輪、B輪、C輪融資,得到了許多市場投資者的幫助。今年以來,公司開始引入債權融資機構,更是得到了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大力支持。
基于實體需要,魏淑娟指出,金融資本要精準服務實體,首先要提升金融供給與實體經濟的匹配性,金融資本更精準地了解產業乃至企業個體的發展階段和需求特點,靈活組合各類金融渠道和工具。其次,金融資本要迅速高效響應實體產業的發展需求,能夠跟上數字化、科技化時代下企業發展步伐。
金融賦能科創企業的有效路徑
與其他世界級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各節點城市產業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具有鮮明的金融業、制造業和科技創新優勢。其中,廣州更是首次明確提出了“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進一步以創新作為發展重點。
蔡鐵征在發言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有著國家戰略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相應政策支持,同時擁有世界一流的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裝置,這都是灣區科創發展的突出優勢。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市場的深度與寬度不斷延伸,證券公司作為的空間也越來越大?!辈惕F征指出,證券公司正在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企業從0到1、從1到10的成長過程中,幫助投資者和企業做好投融資兩方面的工作,降低金融在社會資源配置當中的中介成本。
張樂則表示,科創企業是目前各家商業銀行的重點支持方向。而作為全國最早從事科技金融業務的銀行機構之一,廣東中行做了許多探索與嘗試。
張樂介紹稱,2019年5月,廣東中行就聯合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了《助力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服務實施方案》,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中小民營企業的專屬融資產品。2022年4月,廣東中行再次攜手省工信廳,全面升級融資服務行動計劃,破解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難題。
“我們主要是切合了專精特新小微企業資格評定標準以及生產經營的特點,因特而異。同時接受應收賬款質押、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證明風險分擔等多種組合化擔保方式,這樣能夠更加精準地匹配企業需求,提升授信方案的適配性?!睆垬氛f。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魏淑娟看來,科創企業要獲得金融資本的青睞,歸根結底需要公司自身有過硬的科技實力、完善的業務版圖、優秀的管理體系,以及量產交付能力。
關注符合國家長期發展戰略的產業領域
新一年將迎來哪些投資機會與市場趨勢?作為銀行代表,張樂認為,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的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必然是重點方向。
張樂在發言時表示,在“十四五”時期,廣東中行也在主攻“雙十”產業集群,圍繞產業龍頭、重點行業優質客戶加大支持力度,在通信、電子、電器機械、石化、通用專用設備,汽車和醫藥等重點行業余額要超千億,要占全行制造業比重近六成。
“接下來資本匯聚的重點方向是關鍵產業,更準確地說,應該是關鍵產業鏈”,券商代表蔡鐵征則在圓桌論壇上表示,專精特新企業實際上內嵌于產業鏈,不僅對于整個產業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整個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積極因素。
何金星則認為,從產業投資角度來看,在新技術、新工藝以及規模效應上有突出表現,或者具有關鍵“卡脖子”技術的企業將受到更多關注,其中有兩個主要方向,即信息革命與能源革命。
何金星介紹稱,信息革命層面,未來將會重點布局半導體領域、EDA軟件、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光電器件等熱門賽道;而在能源革命層面,產投機構將關注一次能源中的光伏、風電和上游新型材料,以及二次能源與其下游重點領域,包括氫能、鋰電、儲能與電池回收等。
錢軍則表示,產品結構方面,資金來源將從原有的相對中高成本的信托資金轉向銀行資金,以保持低利率成本的優勢;與此同時,將更加積極地進行區劃調整,把資源集中在國家戰略聚焦的制造行業等領域。
展望未來的市場前景,五位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從客觀歷史發展的角度和政策導向出發,服務實體經濟將繼續作為金融資本的發展使命,同時社會資金將更多流向具有長期成長空間、符合國家長期發展戰略與雙循環格局的產業領域。
采寫:南都·灣財社見習記者王文妍羅曼瑜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灣財社)